苏州苏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网站_阿里巴巴旺铺

 
当前位置:首页 >>新闻资讯 >> 行业资讯

可降解包装材料加速在快递行业规模化落地,产业链迎来新一轮升级

2025年11月26日 00:25
 

可降解包装材料加速在快递行业规模化落地,产业链迎来新一轮升级

随着绿色物流战略持续推进,可降解包装材料在快递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正进入新阶段。近日,多家快递龙头企业联合材料供应商发布年度绿色包装采购规划,计划在2026年前将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至60%以上,为产业链释放了数十万吨级的新需求。

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国家“双碳”目标与快递行业增速趋稳的背景,使得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共识,而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政策支持、技术成熟度提升、成本结构改善等因素的推动下,发展正步入加速期。

政策驱动加码,可降解材料需求持续扩大

今年以来,多地陆续更新绿色包装相关条例,明确提出在快递包装中减少传统塑料袋和一次性填充物使用,逐步扩大可降解材料的覆盖范围。近日发布的《绿色快递推进指引(2025版)》中,将规模化采用生物基塑料袋、可降解缓冲材料纳入核心考核指标,引导行业加速落地替代方案。

监管层的持续“加码”使得快递企业对绿色包装转型更具紧迫性。业内估算,若按照新增条款执行,全国快递行业可降解包装材料年度需求量将突破350万吨,相比2023年增长近三倍。

生产端加速扩产,技术路线逐渐明朗

面对需求快速增长,材料企业正加速扩展PBAT、PLA等主流可降解材料的产能,同时推进更高性能、更低成本的改性技术突破。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已建设多条十万吨级生产线,部分厂商还与下游快递公司开展定制化材料的联合开发。

业内普遍认为,技术路线正在从早期的单一材料使用,转向多种材料复合搭配,如“PLA+淀粉”“PBAT+矿物填料”等模式,以兼顾降解性能、力学性能与成本可控性。相关企业透露,新一代复合材料的综合成本有望在两年内再下降15%—20%。

快递企业进入绿色集采阶段,商业落地加速

多家快递平台已启动年度规模化集采,通过长期协议模式锁定可降解材料供应链。部分企业计划在重点城市试点“全链路可降解包装”,涵盖快递袋、缓冲材料、封装胶带等全套应用。

试点数据显示,在同等运输效率下,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平均重量较传统包装减少约10%—15%,综合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。同时,回收与分类流程也在逐步完善,使材料在末端更易被消费者识别与正确处理。

资本加速进入,产业链整合趋势增强

可降解包装材料热度持续上升,资本正加速布局上游生物基原料、中游改性材料及下游智能包装设备等领域。一些企业通过收购或战略合作方式打通上下游,减少成本波动,提高供应链稳定性。

产业链整合将促使材料标准更统一,产品性能更适配快递行业高频、耐压、耐破损的应用场景,从而推动规模应用进一步加速。

应用痛点逐步缓解,行业迎来成熟期节点

目前,可降解包装仍面临成本偏高、降解周期因环境差异而不稳定等问题,但随着工艺改进及政策引导,这些痛点正在被逐步解决。新材料在强度、耐湿性能等方面较三年前已有显著提升,在高峰物流场景中表现更稳定。

业内专家认为,2025—2027年将成为可降解包装材料在快递行业全面渗透的关键窗口期。随着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显现,其成本将接近传统塑料材料,行业从试点阶段向常态化应用过渡已具备基础。

结语

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意味着快递行业的绿色升级,也将带动包装材料产业链的全面更新迭代。在政策、技术与商业模式共同驱动下,绿色包装正从“尝试”走向“常态”,未来两年将在更大范围内释放产业价值。